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鹤山以“工改工”为抓手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工改工”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城融合的重要手段,能大幅提高土地、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紧缺,一些企业面临存量产业用地不足与增资扩产需求之间的矛盾。近日,记者走访鹤山多个“工改工”项目建设现场,发现相关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产业招商稳步推进。

  近年来,鹤山以“工改工”为抓手,加快推进实施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进一步优化存量工业用地管理,存量工业用地得到充分开发,企业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今,一座座现代化高标准产业载体在鹤山拔地而起,这片投资热土正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和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持续吸引一批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集聚发展。

  “动工即满租”

  降低企业改造成本

  实施“工改工”项目,就是要提高土地产业承载力和产业发展效能。

  位于鹤山工业城工业三区的牛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改工”项目(以下简称“牛力‘工改工’项目”)于近期正式启动,为鹤山推进低效用地整治工作增添新注脚。项目占地6.6公顷(约99亩),由牛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资2.1亿元实施,计划新建2座单层钢结构厂房及3座高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通过政策引导、流程优化和资源对接,在牛力“工改工”项目动工之际,鹤城镇便已高效完成新建厂房的招商工作,成功引入总投资达2.5亿元的两个优质项目,实现“动工即满租”。包括某新材料项目计划租赁厂房约1.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5亿元;某金属配件项目计划租赁厂房约2.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亿元。

  “牛力‘工改工’项目之所以能实现‘动工即满租’,源于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鹤城镇党委书记丁俊超表示,为降低企业改造成本,该镇将“土地资源”转化为“招商筹码”,形成“企业未投产,订单已锁定”的良性循环,不仅确保了新建厂房的高效利用,更有力促进了制造业集群的壮大与产业链条的完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牛力“工改工”项目实现“动工即满租”,生动诠释了鹤城镇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中的显著成果,彰显了该镇推动产业升级的坚定决心。

  破除发展障碍

  “低效存量”换“优质增量”

  夏日骄阳似火,热浪炙烤大地。走进鹤山市古劳镇三连工业区,多个“工改工”项目的建设热火朝天。

  古劳镇三连工业区是鹤山的“老牌工业区”,长期受到规划滞后、厂房老旧等难题困扰。古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镇积极破除产业发展障碍,已成功撬动诺维电器、能邦机械、百事兴鞋业3个“工改工”项目顺利建成投产,目前正在实施川田物业、佳得利纺织2个“工改工”项目。

  其中,川田物业“工改工”项目计划投资2500万元,新建1栋四层高的高标准厂房,目前已建至第三层。项目建成后,将会有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进驻,预计可年产塑胶颜料、色母粒约5000吨,达产后年产值约1亿元。佳得利纺织“工改工”项目首期投资3000万元,新建1栋三层的高标准厂房,目前已建至第二层,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6000万元。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累计整治面积52.27公顷,实现用‘低效存量’换‘优质增量’。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工改工’、招优引强等举措,全力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目标,为产业发展和经济腾飞筑牢根基。”古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进产业链招商

  打造“以商引商”示范样板

  土地是产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要素。鹤山各镇(街)把握“百千万工程”契机,大力实施“工改工”项目,筑“新巢”,引“金凤”,变“闲置资源”为“有效资产”。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工改工”项目的过程中,鹤城镇立足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引导富山、忠民、世铭、新一页等传统家具企业抢抓“工改工”政策机遇,创新实施产业链招商,打造“以商引商”示范样板。

  例如,鹤城镇在开展暖企行动的过程中,获悉巨隆铝业实施新项目的需求,该镇积极协调对接,仅用三周时间便促成企业成功入驻富山工改厂房。有关项目总投资1亿元,预计年产铝板1万吨,达产后年产值超1.2亿元。在成功引进巨隆铝业项目后,富山公司(盛日实业)信心倍增,决定继续追加投资再建设1座4层高的标准厂房,同时,带动世铭、科琳、忠民等10余家企业加入“工改工”行列,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

  从“低效用地”到“凤凰落地”,鹤山市在推动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成果。鹤山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鹤山将继续纵深推进盘活存量用地工作,精打细算管理好已有土地资源,唤醒“沉睡”土地资源,坚定不移推进“工改工”项目,全力破解要素制约、空间瓶颈,为重点项目赋能增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江门日报记者:谌磊

责任编辑:李敏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