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鹤山市宅梧康茗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茶叶加工车间里,余国强在萎凋间翻动茶青。
莫华振在茶园里采摘春茶,经过数年培育,今年茶园迎来丰收。
吴艺华制作的“柚子茶”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
鹤山市真斗茶业有限公司的新茶园配备了自动喷淋系统,为茶树生长提供充足水分。
春光明媚,茶树吐绿,正是开采春茶的好时节。近日,随着“湾区茶乡·生态双合”鹤山市2025年采茶节在双合镇拉开序幕,鹤山各地茶园呈现一派春意浓厚的农忙景象,茶农们紧锣密鼓地采茶、制茶,一批批春茶陆续上新,送上春天的鲜活滋味。
得益于气候温和、四季界限模糊、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鹤山为茶叶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鹤山种茶历史悠久,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产制红茶则可追溯到清代初期,茶产业规模曾处于全省领先地位。2015年,“鹤山红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近年来,“态和然”“真斗梅尖”“古劳岩红”“侨益康”等鹤山红茶产品相继涌现。
2018年,鹤山市委、市政府实施振兴鹤山茶产业战略,以茶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工作重要抓手,出台《加快鹤山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年,鹤山红茶制作技艺入选江门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3年,鹤山“以地理标志促产业振兴,打造鹤山红茶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典型案例。据统计,目前鹤山茶叶种植面积达9333.33公顷(1.4万亩),综合产值超3.7亿元,鹤山红茶品牌价值达9.57亿元。鹤山红茶主要产地集中在鹤城镇、双合镇、宅梧镇、古劳镇和龙口镇等,主要品种包括金牡丹、金观音、金萱、梅尖(梅占)等,年产量约700吨,主要销往大湾区。
在鹤山茶产业发展大步向前的同时,身处产业发展浪潮中的一批从业者,他们当中有的开垦荒地、种植茶树,把鹤山红茶作为食材为农家菜增添新意,推动鹤山红茶走进申博sunbet官网_沙巴博彩公司推荐人的生活;有的坚持采用传统制茶工艺,为鹤山红茶注入匠心温度,把种茶制茶作为终生事业;有的打造标准化茶叶加工车间,严格把好鹤山红茶质量关;有的携手乡亲打造新茶园、拓展市场,力促鹤山红茶产业化发展……他们共同写好鹤山茶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新篇章,让鹤山红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泽彬
通讯员 麦娥英 张汶杰
龙口镇沙皮农场负责人莫华振
开垦荒地种茶 用鹤山红茶为农家菜添新意
4月2日上午,在龙口镇沙皮农场,6.67公顷(100亩)的金牡丹茶树吐露新芽,生机勃发。茶树间,数名采茶工人头戴斗笠、腰挂竹篓,手指在枝叶间翻飞,一片片鲜嫩青绿的茶青落入竹篓中。
这片如今生机勃勃的茶园所在地,数年前曾是荒地。2019年,经过土地流转,农场负责人莫华振在这里发展茶叶种植,经过半年时间的开垦、种植,这片荒地成功重获新生。“我是龙口镇金岗人,以前金岗圩有很多茶农种茶,出产的金岗绿茶也有一定知名度。后来,坚持种茶的茶农越来越少了,非常可惜。”莫华振说,在鹤山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开垦荒地、引进茶树苗,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经过数年培育,今年茶园迎来丰收,预计每公顷茶叶产量将超过1吨。
在开垦茶园之前,莫华振已从事餐饮行业20余年,拥有自己的农家饭店——沙皮饭店。喜欢尝试创新的他想到,鹤山红茶可以作为一种食材加入农家菜品,带来特别的风味。“拥有自己的茶园后,我可以把控茶叶的质量,获取新鲜茶叶也变得十分方便。”莫华振说。近期,沙皮饭店推出了特色“茶叶盆菜”,包括茶叶五花腩、茶叶牛肉、茶叶粉肠皇、茶叶虾等10多款菜品。其中,茶叶五花腩使用红茶水充分浸泡五花腩,在为猪肉增添红茶香味的同时将油脂带出,入口肥而不腻;茶叶牛肉则是将红茶与龙口特色牛肉巧妙结合,每一口都能尝到浓浓甘香。
经过加工的鹤山红茶可以成为农家菜的食材,茶园产出的新鲜茶叶在烹饪中也有妙用。漫步在茶树间,莫华振一边修剪茶树,一边将鲜茶叶收集起来。他说:“这些新鲜茶叶可以与鸡蛋同炒,清香又健康,我们每天都会过来采摘供饭店使用”。
在沙皮农场的一间办公室内,一块写有“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山红茶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的牌匾引人注目。作为鹤山市茶叶协会理事,莫华振致力于推动鹤山红茶走进申博sunbet官网_沙巴博彩公司推荐人的生活。每年春茶开采之时,鹤山市茶叶协会都会组织举办采茶节,平时也会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各类展会。3月29日,鹤山市茶叶协会在沙皮农场举行鹤山首届茶艺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培训班通过“理论+实践”双轨教学模式,培养具备扎实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茶艺人才。莫华振表示,未来,鹤山市茶叶协会将继续加强对鹤山红茶制作工艺、产品品质的把控,不断提升鹤山红茶的产品竞争力。
桃源镇艺华茶场负责人吴艺华
坚持传统工艺 把种茶制茶作为终生事业
4月3日深夜,桃源镇艺华茶场制茶车间的窗户仍透着灯光。车间内,茶场负责人吴艺华正在为一批鹤山红茶进行复焙处理。通过这道工序,茶叶的香气将被进一步激发,更加馥郁高长。“当茶叶‘准备’好了,就要开始处理,茶叶的生化变化通常发生在夜晚,因此,想要做出好茶必须得熬夜。”吴艺华说,像这样独自制茶的夜晚,他已经度过了无数个,与茶共处,他乐在其中。
2014年,退役返乡的吴艺华师从鹤山资深制茶师李镜波,学习种茶、制茶。他说:“我的父亲曾从事炒茶、制茶工作,我进入这一行业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受父亲影响。”2021年,吴艺华接手了桃源镇的一个茶场,场内多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种下的黄枝香、黄金桂等品种茶树,虽然被修剪过,但粗壮的基部彰显了它们的年龄。“这里不少茶树的年龄比我的年龄还要大!”他笑道。
在吴艺华的悉心照料下,这些茶树从过去的野生状态变成如今的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目前,艺华茶场共种植6.67公顷(100亩)茶树,一眼望去满目葱茏,这里产出的红茶、绿茶、乌龙茶等香气浓郁,回味无穷。茶场除了推出“野放红”“野放香印”“非遗手作”等品牌,还有“柚子茶”“柑红”等产品,更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吴艺华坚持采用传统制茶工艺,所有工序都由他一个人完成,没有聘请任何工人帮忙。“传统制茶工艺讲究密切观察茶叶的状态、变化,我们称为‘看茶做茶’。”吴艺华介绍,比如3月下旬降雨频繁,茶青水分散失困难,制茶时,他会使用设备交叉吹冷热风,并适当停顿,让茶青梗部的水分有时间输送到叶片,从而达到更好的失水效果。手工制作一批茶叶动辄需要一天一夜,吴艺华说,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他从中感受到快乐。
“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山红茶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鹤山市‘制茶能人’”“第九届亚太茶茗大奖赛金奖”……在艺华茶场工作室的架子上,一系列证书摆放得满满当当。对传统制茶工艺的坚持,对“看茶做茶”的理解,对手工制茶纯粹的热爱,推动吴艺华不断精益求精。他说:“我将把种茶、制茶作为终生事业。”
鹤山市宅梧康茗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国强
标准化加工茶叶 严格把好鹤山红茶质量关
“来,试一试我们车间生产出来的第一批茶!”4月2日下午,位于宅梧镇的鹤山市宅梧康茗种养专业合作社迎来一件喜事,该合作社新修建的茶叶加工车间产出了第一批金牡丹红茶,负责人余国强用其中一部分新鲜出炉的红茶冲泡茶汤,与记者分享这份喜悦。作为鹤山市首批标准化茶叶加工车间之一,这里成为当地茶叶加工标准化的“领头羊”。
2020年,余国强从福建购入金牡丹、金萱等品种茶苗进行培育。此前,他虽然接触过不少制茶人,但是自己从未实际操作过制茶。“刚开始种植茶苗的时候,我发现成活率不高,内心比较担忧。不过,随着经验的积累,茶苗的长势越来越好,我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余国强说,与他喝过的其他茶叶相比,产自自家茶园的茶叶风味更为独特,有奶香味、果香味,这一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让他逐渐喜欢上了种茶制茶行业。
以往,余国强生产茶叶都是采用代加工的形式,而到了茶叶丰产期,他发现代加工生产的茶叶,品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于是,他萌生了自己办一个茶叶加工车间的想法。在鹤山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3月底,余国强在宅梧镇建设茶叶加工车间,于3月竣工,这是鹤山市首批现代标准化茶叶加工车间之一。
在茶叶加工的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两个重要因素。走进鹤山市宅梧康茗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茶叶加工车间,这个面积近500平方米的密闭生产空间里,萎凋间、发酵间等每个功能区都进行了分隔,并使用专业设备人为控制内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发酵间门口一侧悬挂着生产记录表,详细记录着生产日期、开始发酵时间、结束发酵时间、发酵温湿度等数据。“标准化严格控制加工过程,可以让产出的红茶风味、品质都更加稳定。”余国强表示。
去年以来,鹤山市宅梧康茗种养专业合作社打造的“康茗尖红茶”品质不断受到认可,斩获江门市茶叶协会首届茶叶评鉴活动红茶类一等奖、2024年广东茶叶公益审评推介活动五星级等奖项。余国强表示,未来,他将继续携“康茗尖红茶”参加比赛、展览等活动,不断提高鹤山红茶的知名度;继续将种茶、制茶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儿子余俊杰;在沙坪街道开设鹤山市首家“鹤山红茶专卖店”,为茶农们提供一个展示产品的平台,让广大市民可以更方便地购买鹤山红茶。
鹤山市真斗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真斗
携手乡亲拓展市场 力促鹤山红茶产业化发展
4月2日上午,位于双合镇的鹤山市真斗茶业有限公司,面积1.07公顷(16亩)的茶园里,紧密排列的梅尖茶树宛如一张翠绿的地毯,沿着茶园徐徐铺开。该公司总经理陈真斗正在检查茶树的长势,不时捻下一两片叶子仔细观察。这一整片茶树,都是他亲手种下的。“在我看来,这些茶树就像我一手养大的孩子一样。”陈真斗说。
早在10岁时,陈真斗就与父亲一起制茶,此后他一直坚持精进制茶技艺。2009年,陈真斗开始培育梅尖茶树。“当时,鹤山几乎没有人种植梅尖茶树,因此,这批茶苗十分珍贵。”陈真斗回忆,通过反复摸索学习、积累经验,他制作的梅尖红茶逐渐受到市场认可。2018年,他获得2018年“鹤山工匠”优胜奖,其制作的梅尖红茶在后来获评“2022年鹤山市十大茗茶。”
随着“真斗梅尖”这一品牌逐渐打开销路,与市场需求量相比,原有茶园种植面积明显不足,出现了产能跟不上的问题。机缘巧合之下,从广州返乡的鹤山乡亲任伟健品尝到“真斗梅尖”,十分欣赏其独特风味。在鹤山市农业农村局、双合镇的大力支持下,陈真斗、任伟健一拍即合,成立了鹤山市真斗茶业有限公司,在广东省“最具生态价值茶乡”双合镇开辟14.67公顷(220亩)的新茶园,种植金牡丹、梅尖、白叶单丛三个品种。“目前,我们公司的主打产品‘真斗梅尖’主要销往大湾区,也有一些华侨会购买‘真斗梅尖’带回美国、加拿大等。”该公司董事长任伟健介绍。
位于双合镇的这个新茶园,在山林环绕之间,大面积种植的茶树沿山坡起伏分布,茶树之间留有一定间距,可供小型履带式耕地机通行。园内铺设了自动喷淋系统,为茶树生长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在新茶园的建设中,我们没有选择覆盖薄膜,而是坚持原生态,使用有机肥,赋予茶叶一个自然生长的环境,从而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任伟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将在新茶园建设面积约1100平方米的现代标准化茶叶加工基地,集企业文化展示、品茶、生产、包装于一体,预计将于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陈真斗表示,未来,新茶园将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拓展原料基地,实现产业化发展。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