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伯,青云楼那个租户最近还有来闹不?”村广场上,几位村民正围坐在石桌旁晒太阳。“早解决啦!”正在看报的大叔摘下老花镜,“那天到村委碰到冯律师值班,请教了他。他帮我拟了一个起诉状,现在租户欠租超过两个月,违约金按天算,那个租户算算账,第二天就补齐了租金。”
这样的对话,如今在越塘村的街巷间已不鲜见。自2014年鹤山市全面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起,广东叠力律师事务所冯卫文律师作为首批驻村律师,扎根沙坪街道越塘村委会,用十年光阴见证并推动着这片土地上的法治蜕变。
法治护航集体经济行稳致远
作为鹤山市最早发展集体经济的城中村之一,越塘村在城镇化浪潮中始终保持着经济活力:村内商铺林立,出租物业鳞次栉比。但繁荣背后,法律风险与治理难题始终如影随形。越塘村出租物业的时间较早,早期签订的租赁合同普遍存在条款模糊、权责不清等问题。面对这一情形,冯律师带着团队逐条梳理,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进行修改、完善,例如:将笼统的“违约金”细化为阶梯式递增条款,增设物业维护责任条款等等,同时引导越塘村干部每季度对在租物业开展履约评估,对高风险合同提前预警,以保障村集体的利益。
“现在租户来签合同,都主动询问每项条款的法律依据。”村委负责人笑着展示手机里存着的标准合同模板,“冯律师把每项条款对应的法条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连我这个‘法盲’都能给租户普法了。”
冯卫文律师解答村干部疑问,共同修订合同
法治润色村规民约依法自治
越塘村较早制定了村规民约,对规范村集体经济运行、村民行为准则及利益分配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无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情况。冯律师积极破局,主动参与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审查工作,对村规民约中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款提出修订意见,并耐心向村委村民解释法律规定,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引导村民尊重法律,转变传统观念,推动依法自治。
2020年越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制改革期间,冯律师直接将法律咨询台搬到股权登记现场,现场解答村民的法律疑惑,解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推动改革工作快速落到实处。建立股份制后,越塘村也听取了冯律师的法律意见,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全面在法治框架下开展基层治理。自此,越塘村的“外嫁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民们消除隔阂,更加团结一心为家乡建设共同努力。正如冯律师在调解笔记中写下的:“法治不是要撕裂传统,而是给古老村落装上现代文明的导航仪。”
冯卫文律师与村干部讨论村集体资产处置问题
法治扎根基层末梢服务民生
作为广东叠力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冯律师坚持把党建工作与法律顾问职责深度融合。他带着党员律师团队与村党组织开展“党建+法治”特色活动,积极参加村公益法治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此外,冯律师认真履行法律顾问职责,构建起“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机制:每月固定到村值班时,通过实地走访与两委干部深度研讨宅基地纠纷、集体资产处置等基层治理难点;非值班时段依托微信工作群、联系电话等渠道保持常态化沟通。当村经济合作社遭遇承租方违约事件时,他迅速参与村委会议,参与制定终止协议等法律文件,协调完成物业交接工作。面对村民的家庭财产分割、土地承包等矛盾,他及时介入组成调解小组,与调解员共同听取诉求,以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十年间,越塘村集体经济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村民的法治意识越来越强,村民们遇事找法已成为生活潜意识。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冯律师持续十年的深耕。冯律师累计审查集体三资合同近百份,开展法治宣传活动62场次,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解答法律咨询超2500人次。
冯卫文律师开展普法讲座
冯卫文律师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当村民从“信访不信法”转变为主动咨询法律意见,当村委干部在重大经济决策前习惯性询问“律师怎么看”,这位扎根基层十年的法律顾问,比任何人都更深刻体会到法治正在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这份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扎根泥土的耐心与推动法治进程的使命感。真正的法治不是冰冷的条文堆砌,而是让每个人在生活中遵守法律,让每件事在法律中提高效率,让财富在法律中得到保障!
附件:
相关稿件: